济南市商河县:传承非遗文化,展现文化非凡魅力

2023

11-03

09:18

济南市商河县文化馆
收藏

分享

评论

0

图片

商河是全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面积1162平方公里,古为春秋时期齐国麦丘邑。历史上黄河流经商河县境,隋置“滳河”县,宋代改为商河县并沿用至今。悠久的历史岁月蕴蓄了厚重的文化遗产积淀,2006年、2008年商河鼓子秧歌、花鞭鼓舞先后入选首批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丰厚的非遗资源和保护成果,商河县赢得2张“国字号”文化名片:连续荣膺文旅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中国秧歌之乡”荣誉称号。

作为文化大县,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全力做好以鼓子秧歌为代表的商河非遗保护传承和“两创”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商河聚焦打好文化强县攻坚战,致力打造“世界秧歌之都”,深挖非遗资源,探索“两创”路径,守正创新推进非遗保护传承,有效激发非遗发展活力。

图片

全方位构建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充实调查记录工作,摸清全县3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布状况和保护现状,分级分类建立项目库。整合1100余名秧歌“博士”资源建立鼓子秧歌人才库,按照不同流派进行归档管理。充分开展民间文化资源调查,掌握储备了一批拟申报县级非遗的项目资源。

图片

深化非遗理论研究,鼓励记录保存研究实践成果,编纂《商河鼓子秧歌传承保护与发展规划》和《商河鼓子秧歌基础教材》《舞动鼓乡》2部非遗专籍,编印《秧歌之乡》《非遗之花》书册并纳入《走进商河文化旅游丛书》。持续开办“非遗云课堂”“鼓子秧歌大讲堂”,与各级舞蹈家协会、舞蹈类高校等专业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研学交流,深化拓展“非遗进校园”和鼓子秧歌全龄层立体化保护传承的新路径。

图片

将省级非遗项目花棍舞、商河民歌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推荐对象,8个县级项目申报第八批市级非遗项目;推荐鼓子秧歌、花鞭鼓舞市级传承人申报第六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2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第八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2023年度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新增26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图片

多维度强化非遗保护传承

聚力塑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秧歌之乡”品牌。今年元宵节期间,商河县第四十届鼓子秧歌汇演强势回归盛况空前,现场观众逾8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总量超过600万人次,线上线下火爆出圈;历届花博会农博会、各镇街举办的采摘文化节、黄河大集活动等均有鼓子秧歌、花棍舞等舞蹈类非遗现场驻演;秧歌传承人群囊括男女老少、覆盖社会各界,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队伍遍布城乡,鼓子秧歌婚礼迎亲、开业庆典成为“新民俗”,鼓子秧歌在充满烟火气的活化利用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图片

以传统技艺类非遗为抓手,壮大非遗产业,力促乡村振兴。21项传统技艺类非遗都具有“山东手造”产业潜力,商河老粗布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代表产品,老窦薄荷糖、小磨香油等非遗产品进入文化场馆、星级酒店展示展销,并在省市“非遗购物节”、各类博览会中频频亮相。安琦老粗布、今朝酒业、老窦薄荷糖、韩发记香油、玉皇庙二妮豆腐皮、少得利火烧6家非遗企业被评为“济南老字号”。

图片

图片

着力探索非遗“两创”,推进“非遗+旅游”,非遗元素有机融入乡村旅游业态,各镇街举办的赏花节、采摘节、农耕文化节等融合非遗产品展示展销,鼓子秧歌、商河民歌等深度参与;引导建成糖酥火烧体验馆、今朝酒文化博物馆、豆腐皮制作展示馆、小磨香油制作展示馆等非遗景点,打造非遗研学旅游基地;玉皇庙镇、孙集镇等分别依托豆腐皮、手工地毯等非遗项目谋划非遗研学旅游。推进“非遗+文创”,制作发布新版商河鼓子秧歌宣传片,设计推出鼓子秧歌卡通形象、折扇、环保布袋、剪纸卷轴、软陶摆件、数码礼盒等文创产品和旅游伴手礼。推进“非遗+电商”,将直播电商作为非遗产业的驱动力,商河老粗布非遗电商文旅综合体已建成使用,“我是布叫兽”成为达人账号,安琦布业2022年企业营业额突破1000万。

图片

广范围推动非遗传播普及

推进非遗深度融入国民教育。推动教育部门将非遗传承纳入中小学办学督导考核方案,编印鼓子秧歌校本教材,培养了一批专、兼职非遗授课人,持续打造鼓子秧歌、花鞭鼓舞、花棍舞等校园传承队伍130余支。2023年推荐申报3所“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实施学校,150名少年非遗队员入选首批“泉城非遗娃”。

图片

强化非遗精品创作,鼓子秧歌情景剧《秧歌情》荣获2022年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评选一等奖和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铜奖;花棍舞《乐·舞金秋》荣获山东省第十四届“小飞天”奖儿童舞蹈大赛三等奖。“文旅中国·百城百艺”2021年非遗传播活力值榜单中,商河县在全国100个城市中位列第12位,荣登全省首位。

图片

带领非遗“走出去”交流展示。鼓子秧歌《热土欢歌》代表济南市在“河和之契:2021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开幕式中压轴演出;《大河之声》代表山东省参加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并获入围奖。《花鞭鼓舞俏夕阳》赴京参加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鼓子秧歌先后参加“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第十七届中原民间艺术节,在“大地欢歌”—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交流展示活动中精彩演出。

图片

打造非遗志愿服务品牌。今年暑期,县文化馆举办花鞭鼓舞公益培训班,同时组织各级各类非遗传承人策划开展了“免费学‘非遗 ’‘暑’你最精彩”主题暑期非遗系列研学活动。来自鼓子秧歌、花鞭鼓舞、商河民歌、糖酥火烧制作技艺等11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化身非遗志愿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体验活动。据统计,暑期21名传承人通过举办非遗项目培训班、邀请参观体验等方式开展非遗志愿服务,参与活动青少年群体700余人次;全县非遗场馆接待研学人员600余人次,还接待了外国留学生的研学团队,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图片
图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举报
0
0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随屏 换一批
头条 换一批
资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