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3-20
23:20
东营市文化馆
收藏分享
评论
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东营市文化馆概况
一、机构设置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三、年度获奖及表彰
党建引领
一、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取得新成效
二、“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
三、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
公共文化服务情况
一、群众文化活动
二、艺术辅导公益培训
三、非遗保护工作
四、数字文化服务
东营市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成立于1984年6月,主要承担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文化辅导、从事专业文艺创作、指导业余文艺创作团体、进行群众文化调查及理论研究、挖掘整理民族文化遗产等职责。位于东营市府前大街92号,总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设有综合展厅、多功能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器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民乐、戏曲、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23个。配置了较为齐全的乐器、灯光、音响等培训器材和活动设备,能够基本满足群文辅导和活动的需要。
近年来,东营市文化馆积极开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秉持“文化惠民、文化为民”的服务宗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面向基层,贴近百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实施免费开放。打造了“群文之星”“希望之星”才艺大赛、“庆六一”少年儿童现场书画大赛、“薪火相传黄河口”系列非遗保护活动、“文化润心”公益培训、“庆元旦 迎新春”群众摄影书法绘画展等多个文化品牌项目,切实提升文化服务保障能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全市人民提供了一个集参与展示和学习培训的平台,搭建起与群众互动的桥梁。
东营市文化馆设7个部室:办公室、戏曲部、活动部、培训部、美术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数字文化部。
截止2023年底,东营市文化馆实有人数19人,管理岗位3人,专业技术岗位人员12人,工勤岗位1人,劳务派遣人员3人。其中副高4人、中级7人、初级1人。
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按照“严格、规范”的标准,紧扣“主题教育”要求,引导党员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与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相统一。健全完善党员学习教育制度,鼓励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学,做到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更加自觉地以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上党课、专人领学、收听收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2023年全年召开支部党员大会15次、支部委员会12次、讲党课5次,完成上级党委下达指标并在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机关党委备案。
2023年10月23日,东营市文化馆党支部联合新辉社区党委开展“浓情重阳节 敬老爱老”摄影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免费为60岁以上的老人现场拍照,后期对照片进行修图,调整,冲洗后送予本人,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东营市文化馆党支部到各社区文化馆分馆,东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分馆和市图书馆开展送春联活动。共送出春联400余幅、福字400多个,力所能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一)积极服务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东营市文化馆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共识,在基层党建工作中,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统领,支部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基本遵循,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一是免费开放制度不断完善。所有功能厅室面向企事业单位、各社会文艺团体及基层群众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年接待20余个艺术团体来馆活动,每周活动次数达50次。全年接待活动2000多场次,10余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二是深入开展群众文化辅导,促进全民艺术普及。课程涵盖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戏曲、摄影、曲艺等门类,全年开展阵地培训800班次,惠及群众2.6万人次。通过“走出去”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分馆、蓓蕾艺术工作站送去群众迫切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先后在安泰社区分馆、锦华社区分馆、新辉社区分馆开设舞蹈、剪纸、朗诵等群众喜爱的课程,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
(二)筑牢战斗堡垒,营造创新实干良好氛围
一是积极开展美术书法摄影展,提高群众艺术获得感。成功举办“绘梦新时代”东营市第二十四届少儿现场书画比赛和获奖作品展、“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全省职工优秀书法作品巡展、首届东营市全民艺术普及汇报展、“爱祖国、爱家乡”东营市第六届手机摄影大赛获奖和作品展、“庆元旦 迎新春”东营市群众美术书法作品展等活动。
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戏相逢”戏曲联谊活动、戏曲进社区、戏曲进乡村、“大河行吟 京韵流芳”京剧名段演唱会、东营市第四届“希望之星”少儿才艺大赛、“我们的节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每名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助力群众文化满意度提升。
一、群众文化活动
大力推动吕剧振兴工程实施,与东营市吕剧博物馆共同承办2023年“黄河入海·吕韵乡情”东营市吕剧票友大赛,搭建吕剧戏迷票友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吕剧艺术繁荣发展,让吕剧融入现代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生态黄河口 喜迎癸卯兔”2023黄河口兔年剪纸大赛活动,通过线上渠道,征集来自全国剪纸技艺非遗传承人,剪纸爱好者的作品,进一步挖掘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并择优展示,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和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庆元旦 迎新春”东营市第四届群众美术书法作品展开展,活动通过文化馆系统向全市美术书法爱好者征集作品1000余幅,经认真评选展出120幅,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助力“黄河入海 生态东营”城市品牌建设。
第五届“爱祖国、爱家乡”手机摄影大赛举办。大赛受到市民广泛关注,共收到投稿作品2000余幅,经认真评选,精选120幅在东营市文化馆一楼展厅展出。
5月27日,“绘梦新时代”东营市第二十四届少儿现场书法绘画比赛在东营市文化馆展厅成功举办。比赛由东营市文化活动中心主办,东营市文化馆、各县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展示少年儿童文化艺术教育成果和艺术素养,丰富课余生活,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活动在各县区设分赛场,由各县区根据工作实际自行组织开展,全市千余名少年儿童参加。
5月30日,由东营市民政局、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福利彩票中心、市文化馆承办的“东营福彩杯”地名文化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在市文化馆一楼展厅开幕。展览共收到各县区、开发区选送的摄影作品3000余幅,经过专家评选,从中精选120余幅反映东营地名文化和福彩工作成果的获奖作品进行展出。作品从不同的视角,生动形象地展现黄河口独特的地名文化和福彩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辉煌之路,真实的记录了在地名文化传承保护和福彩工作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6月-8月,东营市第四届“希望之星”少儿才艺大赛举办,线上线下共1000余个节目,2000余名选手参与。大赛设初赛、决赛、颁奖晚会三个环节,四个类别共175个节目参加决赛。
市文化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获奖节目进行整合创编举办“艺彩纷呈 星耀未来”东营市第四届“希望之星”少儿才艺大赛颁奖晚会,为市民群众奉上精彩演出,参赛选手和观众获得感满满。
9月,“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全省职工优秀书法作品巡展(东营站)在市文化馆开幕,展出291幅优秀书法作品。作品涵盖真、草、篆、隶、行等众多书体,各显风骨、精彩纷呈,展现了广大职工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厚重传承的文化底蕴。
首届东营市全民艺术普及汇报展览共展出作品180余幅,涵盖了书法、素描、摄影、剪纸、国画、儿童画等艺术类别,通过“培训+展览展示”的形式充分展示了“文化润心”公益培训成果,将全民艺术普及的理念更加贴切地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培育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市文化馆整合优秀戏曲人才和骨干力量,举办戏曲演唱会45场,惠及10000余人次,为广大戏曲爱好者送去精彩演出,取得热烈反响。
二、艺术辅导及培训
4月,东营市文化馆馆长培训班在广饶县文化馆中心馆举办。会议传达了全省文化馆馆长培训班精神并部署下步重点工作。各县区文化馆馆长逐一发言,大家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活动等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分享创新工作,交流了业务经验,明确了工作重点,提振了文化馆事业发展信心。
2023年东营市文化馆组织开展“文化润心”公益培训活动。开设少儿美术、曲艺、书法、素描、剪纸、二胡、摄影等40个科目,890班次,惠及群众18000余人次。同时根据分馆需求,在锦华、安泰、新辉等社区分馆开设了舞蹈、瑜伽、古筝等课程,授课100班次,受益群众2900人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乐享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开展“我们的节日”节庆主题互动体验活动。组织开展了宋代美学茶艺和清风明月草编扇两场清明主题培训、“行走的端午”优秀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活动。现场近百名学员参加,线上700余人观看。“迎中秋 庆国庆 颂党恩”传统文化体验活动,200余名群众参与,现场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东营市文化馆关注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和文化需求,开展各种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开展“探寻家乡记忆,传承优秀文化”主题亲子研学等活动3场,为青少年艺术爱好者提供展示、学习、交流平台,助力弘扬传统文化。
三、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2023年山东省非遗月期间,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以“传承多彩非遗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我市优秀非遗项目,让群众更好地认识非遗,了解非遗。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系列公益培训活动,立足东营特色非遗项目,精心打造“喜布偶”、“乐陶陶”、“剪窗花”、“听福字”四门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营造新年喜庆祥和氛围。
(剪窗花)
(乐陶陶)
(听福字)
(喜布偶)
2023年,“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课程涉及剪纸、面塑、糖艺等项目,活动贯穿全年,惠及30余所中小学,学生50000余人次,将非遗项目带入校园、植根校园,将非遗传承人请进教室、常驻教室,实现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的延伸,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非遗、体验非遗的窗口。
积极组织开展非遗主题展览。高标准筹办了东营市“沿着黄河来旅行”非遗民俗文化展、黄河大集暨“沿着黄河遇见海”沿黄九省(区)手造民俗展,高规格布设了中共市委党校“沿着黄河遇见海”非遗文创展厅,精选沿黄九省及山东沿黄九市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非遗作品,并展示我市近期推出的文创精品,全方位、多角度表现了黄河流域非遗文化的绚烂多彩、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以及生态东营的独特风情,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使广大群众“零距离”接触传统非遗,促进非遗“活态传承”。
四、数字文化服务
东营市文化馆通过微信公众号、东营市文化馆官方网站等平台及时对相关活动、比赛等信息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报道,提升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市民对东营市文化馆的知晓度。2023年共推送线上课堂、作品欣赏、文化资讯等信息370余条,其中线上课堂66条,作品欣赏70条。山东公共文化云上传数字文化资源超500G。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中的作用。配备 “文化易点通”、“棋乐无穷”、“笔墨书香”等数字化文化体验设备,通过数字化手段提供海量文化资源,方便市民获取、“带走”,集娱乐体验于一体,提高群众知晓度。
东营市第六届“爱祖国、爱家乡”手机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合集
“赏年画·过大年”优秀年画作品鉴赏合集
“庆元旦 迎新春”东营市群众美术书法作品展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