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非遗,打造费县文化新地标!

2024

06-19

15:30

临沂市费县文化馆
收藏

分享

评论

0


当非遗与文旅相遇

一场奇妙的旅程就此开启

非遗

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

是岁月沉淀下的瑰宝

文旅

则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让我们走进费县非遗

探寻那些你不知道的非遗传承


图片


王氏编织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相传,明朝时期,王氏家族的祖先从外地迁徙到费县,带来了这项技艺。


图片


王氏编织的技艺非常精湛,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编织的图案非常丰富,有动物、花卉、人物、文字等各种题材。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文化内涵。


图片


图片


绳编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技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承。费县滕氏绳编,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滕氏绳编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天然纤维,如棉线、麻线、丝线等。


图片


纤细的绳索在滕氏传承人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灵动地交织、缠绕,变幻出各种精美的造型。滕氏绳编的产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它们的纹理和色彩非常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


图片


图片



木雕技艺,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费县李氏木雕发簪制作技艺是临沂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费县李氏木雕簪子的设计风格独具匠心,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每一支簪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寓意和故事。无论是华丽的龙凤图案,还是精致的花卉雕刻,都展现了木雕师傅们高超的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图片


图片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东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也是费县的特色文化之一。费县面塑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图片


费县面塑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卉、水果等。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展现了制作者的高超技艺和对生活的热爱。费县面塑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费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图片


图片


费县传拓技艺也叫立体拓、器物拓,是指以墨拓技法将器物、奇石表面的原始面貌完整转移到拓纸上的工艺。近几年随着非物质传承活动的增加,人们了解传拓历史,对传拓有了进一步认识,使非遗进入了单位和校区。在原来访碑拓古的同时,又利用当地奇石资源研究了奇石拓。


图片


图片


腐竹制作技艺历经百余年,且为了适应每个阶段的生产生活,更好地传承下去,在每代都对腐竹制作技艺和原料有所改良。到今天,拥有了一套完整严格的制作流程,使得费县“豆黄金”腐竹的品质不断提高,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之一。


图片


图片


费县张氏传统榨油技艺作为一种民间传统工艺,经过多代人的传承和发展而逐渐完善,如今,费县张氏传统榨油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张氏传统榨油用石磨纯手工制作,压榨出的油脂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风味,整个压榨过程无污染,无添加剂,食用起来绿色更健康。


图片


图片


费县孙氏风干鸡制作技艺分布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驻地。是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的一道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


图片


费县孙氏风干鸡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节日馈赠佳品。并且费县孙氏风干鸡制作技艺在鲁南地区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对进一步挖掘齐鲁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历史考究价值。


图片


图片


老五甑纯粮酿酒技艺源于元朝后期,先后历经23代传承至今,该工艺是在综合我国宜宾地区老五甑五粮跑窖、苏皖地区泥窖续糟等做法基础上,结合当地水土气候条件独创的生产工艺。费县老五甑纯粮酿酒技艺是中国传统酿造工艺的瑰宝,见证了中国酿酒文化的发展历程。


图片


图片


《费县志》记载,费县自古就有“吃伏羊”的传统,“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馍馍羊肉汤”。在六月六当天,左邻右舍十家八家聚在一起,拣二三年生的公羊,众人齐上阵,宰杀后上锅煮了。把肉切碎,上秤称,按预报的份额均匀分开,再匀汤,各家的晚饭就是这盆羊肉汤。因此时距离伏天已近,故又名“吃伏羊”。


图片


伏天吃羊肉,看似不合常理,其实大有学问。这是因为,盛夏季节,人体内存有积热,容易引起各种疾病,此时喝下性热的羊肉汤,能够刺激人体大量排汗,体内的积热也随着汗液排出,起到释放体内毒素的效果。这完全符合中医“以毒攻毒”的道理。费县人深谙这一科学道理,自古就有“吃伏羊”的传统。


图片


通过文旅的推广

非遗不再局限于小范围的传承

而是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非遗与文旅的结合

是一场美丽的相遇

更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之路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举报
0
0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随屏 换一批
头条 换一批
资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