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先师手植桧: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

2025

04-23

10:30

济宁曲阜市文化馆
收藏

分享

评论

0

先师手植桧: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

图片
图片

“先师手植桧”是位于曲阜孔庙大成门内的一棵古老桧树,树高近20米,胸围2.4米,东西冠幅9米,南北冠幅10米,相传为孔子亲手所植。“先师手植桧”东侧立有一石碑——《先师手植桧》,刻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由杨光训手书,字体酣畅有力。这棵桧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历经多次荣枯与重生,成为儒家文化绵延不绝的重要象征。

此树最早记载见于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兖州曲阜文宣王庙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六丈,枯槁已久,相传夫子手植,永嘉三年其树枯死。”手植桧树原有3株,晋怀帝永嘉三年(309年)枯死;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复生,唐乾封二年(667年)又枯;宋康定元年(1040年)再生,金贞祐二年(1214年)毁于兵火。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由三氏学堂教授张頿将原东庑废墟上发出的桧树苗移栽于此。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孔庙着火,此树被烧死,仅存树身;清雍正二年(1724年)再次着火,烧毁树身,仅存下约半米高的树桩。清雍正十年(1732年),树桩旁发出新枝条,被称为“再生桧”,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先师手植桧”。

孔子推崇松柏精神,《论语·子罕》篇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将松柏历经霜雪而不凋的品性寄寓君子修身正己的人生旅途中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因此,他亲手种植的桧树也被赋予了这种品格。桧名见于《诗经》、《尔雅》等古代典籍,并古今沿用。《尔雅·释木》:“桧,柏叶松身”。《纲目》:“时珍曰,柏叶松身者,桧也,亦谓之栝,今人名圆柏,以别侧柏”。如今,仅存的一株“再生桧”被石栏围护,成为人们瞻仰孔子精神的重要象征。

“先师手植桧”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开展人文教育活动的优良载体。加强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掘及保护利用工作,对于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孔德平,彭庆涛主编.游读曲阜[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2.

[2]曹胜磊,王福华.曲阜孔庙“先师手植桧”历史文化价值发掘及保护利用[J].文物天地,2025,(04):117-119.

图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举报
0
0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随屏 换一批
头条 换一批
资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