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六年镜头“追鸟记”记录120余种飞羽精灵

2025

07-18

11:15

临沂市郯城县文化馆
收藏

分享

评论

0

在临沂客户端讯 6年来,郯城县鸟类摄影爱好者刘宗强背着相机穿梭于河滩、湿地与林间,用镜头记录下120余种鸟类的灵动身影,为郯城生态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影像档案。

刘宗强工作照

2019年春天,刘宗强在郯城郊外的麦田里偶然拍到一只振翅起飞的戴胜鸟。斑斓的羽色和灵动的姿态让他瞬间着迷,“原来家乡有这么多美丽的‘邻居’,我却从未仔细观察过。”从此,他开始了观鸟拍摄之旅。

为了捕捉鸟类最自然的状态,刘宗强常常凌晨4点出发,蹲守数小时。夏天忍受蚊虫叮咬,冬天在结冰的湿地边冻得手脚发麻。一次为了拍摄罕见的中华秋沙鸭,他在芦苇丛中趴了整整两天,最终拍到了这种“鸟中大熊猫”啄食的珍贵画面。

燕子

尖尾滨鹬

6年间,刘宗强的足迹遍布郯城每个角落:白马河湿地、沂河沿岸、乡村稻田……他的镜头里,既有常见的麻雀、喜鹊,也有曾一度被认为在中国绝迹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他建立的《郯城鸟类图鉴》已收录120余种,其中20多种是当地首次被清晰记录的物种。

“每发现一个新鸟种,就像解锁了自然的密码。”刘宗强说。他拍摄的中华秋沙鸭照片曾被山东省林业局用作生态宣传资料,专家称赞其作品“兼具科学价值和艺术美感”。

东方白鹳

中华秋沙鸭

白鹭

除了拍摄,刘宗强还致力于科普宣传。他在中小学开设公益讲座,带学生观鸟,并自费制作近百幅鸟类科普图片配合地方生态宣传。“希望通过这些照片,让更多人关注身边的生态。”他的行动感染了许多人,如今郯城已有十余位摄影爱好者加入鸟类保护队伍。

“鸟儿是环境的晴雨表,记录它们就是记录家乡的变迁。”刘宗强说。未来,他计划将作品整理成册,并推动建立郯城鸟类保护数据库。这位普通鸟类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证明:守护自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需一份持之以恒的热爱。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运河 通讯员 李结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举报
6
0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随屏 换一批
头条 换一批
资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