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6-08
21:27
滨州市文化馆
收藏分享
评论
0
6月7日上午,滨州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暨滨州民间剪纸陈列馆、滨城区历史文化展厅开馆仪式在滨城区文化中心成功举行,拉开滨州市系列庆祝活动的序幕。
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晓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党委书记袁俊英,滨州市文化馆馆长、滨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李晓静,滨州市博物馆馆长王志伟,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公服科科长张莹莹,滨州市文化馆副馆长陈海军等出席活动,滨城区区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街道分管负责同志、综合文化站站长,以及部分剪纸研究专家、传承人等参加活动。
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晓勇,滨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党委书记袁俊英,滨州市文化馆馆长、滨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李晓静、滨州市博物馆馆长王志伟共同为滨州民间剪纸陈列馆、滨城区历史文化展厅揭牌。
“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滨州市围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为广大市民深度了解滨州非遗、增强加入到保护传承非遗的队伍中来的积极性,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渠道。下面,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精彩的内容吧。
滨州民间剪纸陈列馆开馆
滨州民间剪纸陈列馆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黄河十六路969号商务中心三号楼8楼,面积约290平方米,于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正式对外开放。
该陈列馆以滨州民间剪纸精品展陈为核心,设置“溯源篇”“传承篇”“展示篇”“成果篇”四大主题展区,让观者从中解读到滨州民间剪纸的发展的轨迹、传承人的艺术特色、主要艺术特征和取得的光辉成就。滨州民间剪纸的艺术之旅,从这里开始……
温故知新·滨州民间剪纸复制工程作品大展
滨州民间剪纸作为滨州市唯一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底蕴。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出了世间万物,也剪出了生活的喜怒哀乐。从简单的花鸟鱼虫,到复杂的人物故事,剪纸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动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2021年,滨州市滨城区文化馆启动滨州民间剪纸优秀纹样抢救性复制工程,历时两年三个月(2021年9月—2023年12月),在文化工作者和剪纸艺人的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下,共修复、复制纹样2000余种,创作纹样120余种,剪制作品9000余件。
此次“温故知新·滨州民间剪纸复制工程作品大展”展出的作品即复制工程的一部分。滨州民间剪纸历史上从不缺乏优秀的传承者和保护者,他们用最简单的工具,共巧妙的构思,建构起最具原生态且与世无争的艺术世界。
展期:2024.05.30-07.15 展点:滨州美术馆
绣美民间·鲁北民间刺绣作品展
鲁北民间刺绣技艺源远流长,又称”剟花绣”、“插花”等,有着鲁北地区特有的质朴粗犷、造型夸张、色彩艳丽的地域特色,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文化色彩。鲁北民间刺绣所用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捻双股变色丝线,俗称"衣线",故又称"衣线绣"。常用针法有平针、缠针、打籽、滚针、接针、辫子股、扒丝、扣锁、拉锁、挑花、剟花、布贴等,多以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为题材。
此次展出的绣品,年代由晚清至20世纪80年代,种类主要包括生活用品、民间服饰两大类,有枕面、枕头花(枕头顶子)、床围、屋帘等。此批绣品构思巧妙、造型活泼、纹饰简炼、针法多巧,形成了平实率真、朴拙大方的地域特点,展示了近百年来鲁北民间刺绣的概貌,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
展期:2024.06.01-06.30
展点:滨州市黄河十六路969号创业商务中心3号楼8楼滨城区文化馆临展厅
滨州非遗传习坊·滨州民间剪纸
6月7日上午,“滨州非遗传习坊·滨州民间剪纸”传习课程在滨州市滨城区文化馆举办,来自市东街道的30余名剪纸爱好者参加活动,用实际行动加入到传承、传播“滨州民间剪纸”的队伍中来。
滨州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展示及体验活动,全面展示了滨州市非遗保护传承的新成果,推动了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共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