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烟台市社区“网格化”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启动

2025

04-30

07:48

烟台市文化馆
收藏

分享

评论

0

4月27日,烟台市莱山区天成社区广场锣鼓喧天,2025年烟台市社区“网格化”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仪式暨第一期社区文化辅导员、文化志愿者培训班结业汇报在此举行。本次活动由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文化馆承办,以“精准供给文化资源,构建基层文化服务圈”为核心理念,通过非遗展演、成果展示等形式,全面展现烟台市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的创新实践,为我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立足居民文化需求,社区文化“网格化”成效初显

社区文化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广大居民幸福指数的关键因素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市文化和旅游局贯彻国家、省、市部署要求,始终把抓基层、惠民生作为全局工作的着力点,制定实施“11588”工作思路,整合文博场馆、社会文化机构和民间文艺团队的力量,在全市开展“文旅七进”和社区“网格化”文化服务。会同市委政法委制定《烟台市社区“网格化”文化服务项目试点工作方案》,通过先期试点,运用基层治理网格模式,以社区为“格”建“网”,搭建“需求”与“供给”双向通达机制。2024年以来,全市全年组织“文艺进社区”、“行走的美育课堂”和“艺术夜校”、“午间文艺一小时”等直达基层惠民活动3000余场次。全市开展60多期社区文化辅导员培训,培训社区文艺骨干5000余人次,使社区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生动局面,在全省居民对文体生活满意度测评中,我市一直保持前列。

图片

图片

国家级非遗“海阳大秧歌”花开社区,创新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新模式

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市文化馆以国家级非遗“海阳大秧歌”为核心载体,于今年4月21日启动首期社区文化辅导员培训班,集结五区50余名文艺骨干开展为期5天的沉浸式特训。培训班特邀非遗传承人及专业教师组成师资团队,通过“理论+实操”模式,系统传授锣鼓演奏、角色基本动作、板块演出,以及阵式排列等技艺,并创新实施“双培双带”机制——既培养“能教善演”的文化骨干,又扶持社区自建秧歌队,打造“一社区一特色”文化IP。结业汇报中,学员们化身“乐大夫”“花鼓”“货郎”等角色,演绎“二龙吐须”“八卦斗”等传统阵式,将百年秧歌从舞台搬入社区,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本次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海阳大秧歌”为内容的培训活动,贴近居民需求,形式新、教学活、效果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图片

推动“送文化、种文化、创文化”融合发展,让社区文化呈现万千气象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好社区“网格化”文化服务项目,是一项创新举措,也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要聚焦居民需求,加大政策扶持,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推动社区文化“网格化”扩面、提质、创优,形成“一社区一品牌”。要强化市县联动,实施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吸引凝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创建,使“送文化、种文化、创文化”形成良性循环,让海阳大秧歌等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扎根,让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健康向上的文化服务走到群众中间,切实提升广大居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举报
0
0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随屏 换一批
头条 换一批
资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