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文化纽带:南开大学商学院赴博兴开展暑期非遗实践

2025

07-18

09:19

滨州市博兴县文化馆
收藏

分享

评论

0

    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价值,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6月27日至29日,南开大学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8人来到博兴县文化馆,开展了为期三天的非遗文化调研与研学活动。

      在文化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师生们首先参观了博兴县非遗展馆。展馆内陈列的草柳编、蓝印花布、老粗布等独具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引起了师生们的浓厚兴趣。通过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大家细致了解博兴非遗的保存现状与发展脉络,对这些扎根乡土、巧夺天工的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好奇与探究热情。随后,实践团队前往博兴贵芝工艺品公司非遗工坊进行实地考察,在工坊内,师生们近距离观摩了非遗产品的制作过程,并与手工艺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调研期间,文化馆组织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办公室主任卢博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博兴当地非遗的相关情况,以及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传承人王贵芝分享了她的传统技艺守正与创新之路。双方就"新时代下草柳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就校企合作、非遗研学等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传习区,非遗传承人王贵芝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草柳编技艺课。王老师不仅娓娓道来草柳编的悠久历史和材料特性,更亲自操演,用灵巧多变的手法一步步展示编织步骤,并细致提醒操作要点。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跃跃欲试。一时间,根根细长的草柳条在年轻的手中上下翻飞,曲折弯绕,逐渐成形。看着一个个在自己手中诞生的、虽显稚嫩却充满生机的草编小件,喜悦与成就感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DSC01491.JPG

     此次活动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之旅。南开大学的青年学子们在亲身的感知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博兴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勃勃生机。活动不仅增进了高校师生对地方传统技艺的了解,更有效促进了高校教学与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机融合,为吸引更多年轻力量关注非遗、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未来,期待通过高校与地方的持续联动,让博兴非遗这张亮丽的文化名片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举报
0
0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随屏 换一批
头条 换一批
资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