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8-11
09:04
临沂市罗庄区文化馆
收藏分享
评论
0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沂1988艺术区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暑期教学活动,特邀书法绘画名师及非遗传承人授课,带领学员深入研习传统书画技艺、体验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课程涵盖书法、国画、儿童画及面塑、绳编、剪纸等非遗特色技艺,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员艺术修养与创造力,两期活动共设10个科目、40节课,吸引了100余位参与者。
非遗面塑课堂上,非遗传承人王树海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揉、捏、搓、压,一团团色彩鲜亮的面团在指尖翻飞,转眼间就化作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灵动的神话人物。这不仅是一场手艺的教学,更是一次文化的浸润,让那些曾藏在时光里的老手艺,在稚嫩的掌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让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在欢声笑语中代代相传。
红纸在指尖翻飞,剪刀开合间,或圆或方的镂空纹样渐次浮现,学员们跟着沂蒙剪纸传承人苗苗老师学折、学剪,连呼吸都透着专注。这不仅是剪刀与红纸的相遇,更是让学员在亲手创作中触摸民间艺术的温度,让剪纸里的吉祥寓意与指尖巧思,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下的鲜活纽带。
粗糙的麻绳在学员们掌心被捻得温顺,绕、缠、结间,渐渐显露出杯垫的纹路、挂饰的雏形,指尖的力度里藏着专注。这不仅是绳与结的缠绕,更是让学员们在经纬交错中读懂“结”的寓意——那些耐心与坚持织就的作品,恰是传统手工艺里“连接”与“传承”的生动注脚。
彩布在指尖被细密的针脚缝合,填进艾草的瞬间,清苦香气漫开来,小香囊的边角渐渐挺括,连穿线的笨拙都透着认真。这不仅是针线与布帛的相遇,更是让学员在一针一线中触摸古人的生活智慧——那些藏着驱蚊祈安心意的香囊,成了连接传统习俗与当下生活的温暖信物。
中国传统文化暑期教学活动让流传于老手艺人之间的非遗技艺,走出“深闺”,变成孩子们触手可及的体验——指尖的温度焐热了冰冷的文字记载,亲手创作的过程让“非遗”从抽象的文化符号,变成可感、可触、可拥有的生活记忆。这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授,更是搭建了一座连接传统与当下的桥梁:学员们在捏面塑、剪窗花、编绳结、缝香囊的过程中,读懂了祖辈的生活智慧与审美情趣,让“传承”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植根于少年心中的文化认同与情感羁绊。
临沂1988艺术区占地7000平米,是一个融合工业遗存与艺术创新的综合性园区,位于罗庄区工业路商圈核心位置,以“艺术链接生活”为理念,融合现代文艺元素,通过创新的“艺术+非遗+休闲+文创+办公”布局,保留30年前的厂区工业记忆,注入现代化活力,实现商业与艺术的无缝衔接。园区分为多个艺术功能模块,承载高端书画艺术展览、非遗研学、文艺雅集沙龙、汉服COSPLAY等功能。露天艺术交流区,为白领办公人群的社交场所,周边配备文化休闲功能,是集创意办公与休闲公共绿地为一体的综合创意场地。园区还有为艺术家和非遗老师提供的工作室专区,兼具培训和教学职能。园区将致力于成为艺术家的创作沃土、市民的美育课堂,助力临沂打造文化名片,展现城市人文魅力。2025年被评为罗庄区传统文化传习驿站1988艺术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