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济宁正在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2025

09-12

17:05

济宁市嘉祥县文化馆
收藏

分享

评论

0

图片

图片

什么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非遗保护进程中保护理念和方式的重要探索与实践。

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共设立了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涉及17个省(区、市)。


图片

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需符合哪些条件?



1、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丰厚,具有鲜明地域或民族特色,文化生态保持良好; 

2、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传承实践富有活力、氛围浓厚,当地民众广泛参与,认同感强; 

4、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实物、场所保存利用良好,其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良性的发展空间; 

5、所在地人民政府重视文化生态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自然生态环境基本良好、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为完整的乡镇、村落、街区等重点区域以及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依存的重要场所开列清单,并已经制定实施保护办法和措施; 

6、有承担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的机构和人员; 

7、在省(区、市)(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内已实行文化生态区域性整体保护两年以上,成效明显。

图片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

图片

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行动,是巩固济宁作为齐鲁文化发源地、核心地的重要举措,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有效方法,是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重要依托。

图片

济宁怎么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一)齐鲁文化(济宁)生态保护区的由来

2010年9月,济宁市邹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024年12月25日,省文旅厅批复将邹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更名为齐鲁文化(济宁)生态保护实验区,并由山东省政府推荐至文旅部上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二)咱济宁有资本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咱济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有“三孔”和大运河2处世界文化遗产,曲阜、邹城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3处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4处中国传统村落等。有国家级项目19项,省级项目102项,市级项目413项,区县级项目1756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62人,县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441人。

(三)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咱该怎么做?

要知道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

要当好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创建的宣传员;

要参与保护好咱自己的文化遗产。


来源:济宁文旅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举报
0
0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随屏 换一批
头条 换一批
资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