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香品制作技艺 滨城区
2024-12-07 15:48 滨州市滨城区文化馆 0 0
香品是采用沉香、檀香等天然香料和名贵中药研磨成粉,综合药性后按君、臣、佐、辅(使)组成各种方剂,以煮、蒸、炒、炙、炮等手法制成各种类型的制品。主要有薰香、线香、印香、香珠、香牌等。
刘翠翠(1981年12月-),女,祖籍潍坊市昌乐县朱刘镇,香道师,中华香道协会滨州分会负责人,自幼受家庭的耳濡目染,对香道文化及香药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了传统制香技艺操作流程,技艺熟练。2003年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滨州学院,醉心于各类香药及其制品的钻研,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香道知识与西方精油学研制出许多高品质香方,依据香方制成的线香和香牌等被使用者赞誉有加。
制作传统香,首先是要综合考虑该香的用途、香型、品位等因素,再根据这些基本的要求选择香料或药材,按君、臣、佐、辅进行配伍。
制香工艺概括起来分为十二个步骤:制备选料,分拣清理,调配炮制,捣碎研磨,筛料炮制,配伍和料,醒香封料,压制成型,修形打磨,晾晒阴干,窨藏除燥,包装配饰等步骤。
制作传统香品之前,首先要选料是,这是制香关键之一,直接决定香的品质,根据料的产地、特点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炮制,以保证香型,优选陈年香材。
传统香原料包括香料、木粉、粘合剂和附加材料。其中最核心的成分是香料,它决定了香气的特征、香的功效、以及香的品级和档次。
在碎料之前必先进行净料修制。一是使香材纯净,二是做切制、粉碎处理,即采用拣、摘、揉、刮、筛、凉以及切、捣、碾、镑、挫等方法,除去杂质、多余的水分、变质的部分及其它非药用成分,并使其大小规格满足要求。
制备好所需的原料之后,就需要将制香所用的香料进行配伍。根据炮制需要,将净后之料进行碎化,一为臼磨,遴选50目通粉;二为擀磨,遴选较粗颗粒。三为研磨,制作高级香品需要研磨150目精细粉。为了透骨入味,整料炮制后再细料炮制。炮制周期在一周左右,是制香关键中的关键,也是古法制香与现代制香最根本的区别。和料之后,经模具注压成型晾晒,就可以进入香品的窖藏。有些香还要封存窖藏一段时间,才算完成全部工序。
香品的储存方式不同,对香品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的香品要有不同的储存方式。防潮湿、防践踏、防虫蛀、防火、防变性是其基本条件。时间可为一个月、三个月或六个月,存放愈久,品质愈高。
传统香品的制作是以天然香料和中药材为原料,按照香料的选择、炮制、香方、配伍、火候等特定的程式和法度来完成。古法炮制,注重顺性,符合大自然的节律变化。得之于药,制之于法,行之于文,成之于心,按五运六气、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推演而确定君、臣、佐、辅的用料。
香的生产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技艺,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其价值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历史文化价值。传统制香技艺,历史悠久,传承着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所包涵的理念、规程、技巧是香品功效与品质的重要保证,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生观念,值得今人学习、效法、继承。
经济实用价值: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即可以作为药品又可以作为祭祀信仰的必备品,还可作为商品批量生产。
药用养生价值:中国传统香最原始最重要的作用即保健、疗病祛疾。制香所用的原料,绝大部分是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其味不仅芬芳,可怡养性情、净化心灵,还有免疫避邪、杀菌消毒、清心安神、开窍益智等很多的养生保健功能由于所用原料药物四气五味的不同,制出的香便有品性各异的功能,或解毒杀虫、或润肺止咳、或防腐除霉、或健脾镇痛。
近现代以来,传统香的制作与使用都受到了很大冲击,化学合成香料与工业技术以其低廉的成本和高效的生产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排挤、改变了中国香。工业化大生产的冲击,具备娴熟技艺的老艺人相继离世或歇业,年轻人对古老的传统手工缺乏兴趣,愿意学此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加之传统手工制香生产工序复杂、工艺细腻、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产量低、经济效益低,制香这一传统技艺日渐式微,后继传承乏人,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群迫在眉睫。抢救保护濒临失传的传统香品传统制作技艺,对弘扬香道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的经济价值。
烟台芝罘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创作 0 粉丝 2